2025年1月23日 点击人次: 519
语言为桥,梦想为舟
学院:亚非学院
专业:印度尼西亚语
学历:本科生
毕业去向:沃歌(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开润集团子公司)
语言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也是探索不同文化的钥匙。在中印尼双边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作为2024届亚非学院印尼语专业的毕业生,我怀揣着对语言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在大学期间积极关注制造业和文化交流领域中涌现的机遇。毕业后,我顺利进入开润集团公司旗下的海外分公司—PT. Formosa Bag Indonesia,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旅程。如今,我在工业工程(IE)部门任职,主要负责文件翻译、生产现场翻译以及生产流程改进工作。借此机会,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求职经历与职业体验,为学弟学妹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求职经历:从目标明确到职位匹配
在大学期间,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决定要进入企业外派到印尼工作,在这期间我也积极探索不同路径,去寻找适合自己工作岗位:
1.考公务员,锤炼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为印尼语专业学生,我清楚语言能力在外交、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尝试报考印尼语相关的岗位,抓住机会,积极尝试与探索。虽然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这也是我求职过程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2.进入企业,融入国际化合作浪潮
基于中印尼两国近年来的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我选择以制造业为目标,希望加入一家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利用语言能力为中印尼团队协作贡献力量。最终,我成功加入开润股份公司,并在其海外公司任职,这份工作不仅让我实现了语言技能的应用,还为我打开了工业工程这一全新领域的大门。
就职经历:从语言支持到跨文化桥梁
进入该公司后,我在IE部门的日常工作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1.文件翻译与跨部门沟通
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各种标准以实现精益生产,我负责将这些文件准确翻译,以确保中印尼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无误。为公司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2.生产现场翻译与协调
在生产现场,我扮演着中方团队与印尼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特别是在技术培训和优化生产工艺时,我通过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帮助双方达成共识。这种跨文化协调能力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的力量。
3.支持生产现场改进
工业工程部门的使命是持续提升生产效率。我积极参与6S管理和线平衡调整的实施,在数据分析和员工培训中提供翻译支持。这种经验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也让我对人员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职业适应:跨文化合作背景下的成长
作为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尤其是工业工程领域工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在适应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结合国家合作背景,发挥语言优势
中印尼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互动愈发紧密。我在工作中利用语言优势,为两国团队搭建了沟通桥梁,同时深刻理解了中印尼文化差异及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这种实践经验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语言能力在国际化项目中的不可或缺性。
2.快速学习非语言领域的知识
工业工程的核心是提升效率、减少浪费,这需要对生产工艺和流程有一定了解。在工作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学习到了生产线平衡、CT和TT等知识,并通过实际参与获得了宝贵经验。除了专业的印尼语词汇外,也让我学习到了更多跨专业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知识储备。
3.跨文化沟通的灵活性与适应力
印尼的文化强调和谐与尊重,而中方团队注重高效与结果导向。面对这种差异,我在翻译时会加入文化背景的解释,帮助双方在沟通中找到平衡点。这种灵活性不仅提升了团队效率,也让我获得了管理层的信任。通过这段时间在工作中与印尼同事的相处,也让他们对我从最开始的略微抵触到之后的慢慢接受,在工作中了解分享各自的文化,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结合国家合作趋势,规划职业发展
1.站在国际视角,规划职业发展
如今,各企业对掌握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进入国企、外企,还是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小语种专业都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竞争力。所以各位学弟学妹在求职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机遇,勇敢尝试。
2.突破专业局限,追求价值共创
语言学习是我们的一项核心技能,但不应是我们的唯一能力,更多时候作为一个工具使用。在求职时,可以尝试寻找结合语言优势的跨学科岗位,例如采购供应链、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等领域,这些岗位既能发挥语言特长,又能学习到更多技能。所以,不要惧怕去尝试单纯翻译岗位外的其他岗位,勇于尝试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
3.积累实习经验,增强职场竞争力
通过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求职至关重要。我在校期间的实习经历让我了解了职场需求,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相关实习,特别是语言能力(口语能力),对于各企业的外派岗位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我们的语言(口语)能力,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找机会多去练习和增强。
从印尼语专业到工业工程领域,我的职业之路虽有挑战,但也充满了收获。这6个月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语言专业在国际合作中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掌握了更多跨领域技能。我相信,在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位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舞台。
祝愿2025届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前程似锦!
作者:焦奥